欢迎您访问 最编程 本站为您分享编程语言代码,编程技术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如何确保软件质量?

最编程 2024-05-02 10:43:54
...

詹聪聪 2020/05/08 02:08:40


目录

用体温计量体温不能治病,它只能证明一个人生了病;同样地,对软件的测试,并不能提高软件质量,它只能证明代码中存在缺陷。

1. 软件测试危机

1.1 国内软件测试的困境

目前的软件开发环境中,最在乎软件质量的是用户、项目经理,最应该在乎软件质量的软件测试人员并不关心软件本身的质量,他们只想找bug。

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的质量仅仅只是靠编码后的测试来验证,谁能真正提高软件的质量呢,其实是开发人员,因此那时候软件开发人员的薪水要比测试人员高很多。

后来,大多数软件开发团队意识到,只有提高整体的软件开发效率,才能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这一时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软件测试的周期越来越短,因为在交付的压力下,不再有以前那样充足的测试时间;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的周期。软件开发的W模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时期的软件测试工作特征,软件测试有了专门的团队,测试人员的地位相比于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后来软件开发的流程演变成螺旋模型,摒弃了W模型的长周期,追求增量开发,随着一轮又一轮的编码和测试,软件开发处于一种不断迭代的过程中。现在流行的敏捷开发模型,本质上还是螺旋模型。

即使是螺旋模型,测试人员始终还是从事着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的工作,不断手段多么花哨,接口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各种先进的测试工具,本质上和手工点点点找bug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测试人员依然是很被动,被动体现在不能主动提高软件的质量。

1.2 软件测试人员的危机

软件测试人员将会分层,有管理能力熟悉测试流程的顺利成章地成为测试过程的管理者,代码能力强的演变为测试工具的开发者(为项目定制的自动化黑盒测试工具,为项目定制的性能测试工具等等),代码能力差的就只能从事点点点的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岗位门槛较低,可替代性强。在不远的将来,黑盒测试人员不是被测试开发人员取代,就是被测试工具开发人员开发的测试工具取代。值得一提的是:当黑盒测试被取代之后,测试过程管理者也会有失业的风险,他们必须要转型为测试架构师才能适应潮流,才不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2. 解决软件测试危机

2.1 引入软件质量保证

绝大多数公司招聘测试人员,更多地是:想通过他们的测试工作,去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修复缺陷,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很明显,这是一种头痛医脚的行为,提高软件的质量难道不应该去提高代码质量吗?。

对于测试人员来讲,解决软件测试危机的办法就是专注于提高整个开发过程的质量,也就是说,成为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保证人员(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人员需要在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制定标准,监督执行,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这其实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当软件开发过程有了标准化的、成熟的质量保证方案之后,软件的质量一定是过硬的。

2.2 质量保证的思路

对于螺旋模型而言,最基本的单元就是: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验收->交付

那么每一个过程都应该有对应的工作过程及体现工作过程的文档,质量保障人员就可以根据以往成功的经验,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体系来指导和优化工作过程,同时也在实践中优化质量体系。

3. 如何保证软件质量

如何保证软件质量这个问题很宽泛,应该保证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那么软件的质量将得到保证。

3.1 需求文档质量

  • 需求描述详尽:无缺漏,无歧义,无重复,没有无法实现的,没有巨大风险

  • 需求指标明确:前提条件明确,数据指标精确。

3.2 设计文档质量

  • 字段定义明确:字段没有混淆,数据来源和走向清晰

  • 逻辑清晰通畅:软件操作不会进入死胡同,用户使用场景考虑全面

  • 交互简单易懂 :每个按钮点击前是怎样,点击后会有什么变化

  • 提供丰富的辅助文档:Visio流程图,Xmind思维导图,Axure交互原型设计文档等

3.3 代码质量

  • 优质的框架设计: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底层设计容错性高、健壮性好、可扩展性好,前端兼容性好、性能好

  • 编码规范:参考阿里巴巴的java编码规范制定

  • 代码走查:开发人员自己或者结对进行代码走查,考虑逻辑是否完备,数据处理是否到位,场景是否缺漏,算法性能是否最优

  • 代码评审:评价代码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等

  • 单元测试:开发人员自行编写单元测试,测试函数方法是否满足要求,随着代码版本的迭代,能否保持原来的功能

3.4 测试质量

3.4.1 测试策略

后端测试:接口测试,压力测试,部署测试,安全测试

前端测试:界面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测试

3.4.2 测试方法的质量

  • 设计合理的测试方法

  • 测试方法的评审

  • 改进优化测试方法

3.4.3 测试用例质量

  • 良好的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因果图法、场景分析法、正交分析法、路径覆盖、逻辑覆盖、语句覆盖

  • 用例评审:保证测试的广度(界面、接口、数据库、日志)和深度(测试要点的精细程度)

  • 测试用例维护:测试过程中补全缺漏的和思路有问题的用例,记录线上故障并添加到测试用例中

3.4.4 缺陷质量

  • 缺陷分级:一般四级分类法,

  • 缺陷记录:bug管理系统,bug的生命周期理论

  • 缺陷反思:bug评审,开发避免类似错误,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考虑类似情景

3.5 风险管理

  • 项目风险:需求变动,开发环境不能满足,人员缺失,技术自身风险,安全风险

  • 风险预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软件开发经验,找到薄弱环节和不确定的环节,这些往往都是风险高发处

  • 降低风险: 在可能发生风险的地方做好两手,甚至多手打算

3.6 组织技术学习

从长远来看,提升团队的技术水平,也能够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

4. 总结

  1. 对软件的测试并不能直接带来软件质量的提高,目前软件质量更多的依赖开发人员自身的素质。
  2. 当测试人员转变为质量保证人员的时候,他就和开发人员一样,为项目带来直接的价值。
  3. 质量保证需要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