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 最编程 本站为您分享编程语言代码,编程技术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RSTP原理

最编程 2024-03-01 21:07:57
...

为什么要提出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
首先要谈论一下STP的缺陷:

  1. STP收敛需要至少30s
  2. 根端口down掉之后,Blocked端口->RP至少需要30s
  3. BP端口收到次优BPDU时进入老化超时(20S),然后再走listening,learning,forwarding
  4. 交换机连接中断的链路进入转发需要30s
  5. STP的拓扑变更机制:机制复杂,效率低下

核心问题是:STP的角色太少,端口状态太多。

RSTP将端口状态缩减为三个:Discarding,Learning,Forwarding

角色从2增加到四个:
根端口、指定端口、Alternate端口、Backup端口

RST BPDU格式
与STP相比不同之处有:

  1. Protocol Vers ID变为2
  2. BPDU Type变为2
  3. 使用了Flags字段的全部8位

7:Topo Change Acknowledgment
6:Agreement
5:Forwarding
4:Learning
3&2:00:Unknow
01:Alternative/Backup
02:Root
03:Designated
1:Proposal
0:Topo Change

第一个改良:针对STP收敛需要至少30s:
提出P/A(协商、同步)机制,基本原理如下:
1:根桥发送P置位(协商)的BPDU
2:同步变量(阻塞除变换端口外的其他端口,防止出现环路)
3:发送A置位的BPDU
4:收到A置位的BPDU报文,端口立即进入Forwarding

(删除了STP中本来的计时器功能,采取了来回的交流方式)

第二个改良:根端口快速切换机制
根端口down掉之后,Alternate端口马上进入Forwarding状态

第三个改良:次优BPDU处理机制
得到了次优BPDU(P置位)的报文之后,马上回最优的BPDU(P置位)给对端,
同时自己变更为DP,对端得到信息后从本来的DP变成RP

第四个改良:边缘端口的引入
在RSTP中,交换机连接终端的链路可以立即进入转发状态。
在你需要打开边缘接口的接口输入:stp edged-port enable
(全局配置边缘端口:stp edged-port default)
RSTP拓扑改变处理机制:
拓扑改变触发条件:只有非边缘端口转变为Forwarding状态时,才会产生拓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