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 最编程 本站为您分享编程语言代码,编程技术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杨继忠,《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最编程 2024-04-16 07:17:14
...

       品评杨执中,要从一首诗开始: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芦。

       我喜欢诗歌,觉得杨执中虽然迂腐,却还是蛮有文采,也就有了对他诗才的佩服。只是觉得应该不止四句,于是就百度了这首诗,结果令我大跌眼镜,这首诗真正的出处来自于元朝的吕思诚,原诗如下:

                                    《戏题》

                    典却春衫办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躇。

                    瓶中有醋堪烧菜,囊里无钱莫买鱼。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真没有想到吴老先生的讽刺手法处处都有表现,只是我们读者不曾在这些细节处用下心来。 从这首偷来的诗可以看出杨执中不但学问不多,考试也差劲(据杨执中自己所说考了十六七次,才得了一个廪)。还喜欢偷窃前人的诗而据为己有(其诗落款:枫林拙叟杨允草)。对于知识的嫖窃是下作的行为,令天下儒生最为不耻。

杨执中的出场,是千万个偶合的必然,首先是娄家二位公子归乡途中,偶然碰见为他家守墓的邹吉甫。按理说邹吉甫偏居于乡野山村,孤陋而寡闻,娄家公子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人物,怎么会跟这市井之流有共同语言呢,第一巧就在于邹吉甫和娄家公子谈话中偶然转述杨执中的那些满腹牢骚之语正好切合了这两位娄家公子的脾气,认为在这乡野山村还能遇到知音。

        在娄家公子的帮助下,杨执中终于从牢房里获得了*。出狱后听杨执中首先想到的不是找恩人谢恩,而是先回老家躲起来,这对于重视封建礼教的娄家公子,更把这种不懂谢恩的人当成了不受礼教约束的世外高人,于是便屈身二次拜访,到第三次见到杨执中,吴老先生也用了“三顾茅庐”。

另一方面,我们看看杨执中的表现:而当两位娄家公子去拜访未得,老妪传话杨执中时,他采取的则是拳打脚踢,廖廖几字我们可以看出杨执中骨子里的凶残,儒生从来视暴力为可耻行径,而这种行为却能在杨执中身上表现得如此自然,可谓天衣无缝。

        杨执中的能力又如何呢,书中通过邹吉甫交待,此人考学无成,给别人管帐,又是一片混乱,主人只好亲自核算,发现亏欠了六七百两文银,主人只是有些埋怨,杨执中却之乎者也的狡辩,主人一怒之下送他见了官,可以说杨执中的牢狱之灾也是咎由自取。

        以上这些原本就很滑稽了,加上杨执中还有两个混帐儿子。从小就娇生惯养,长大后就一味的赌博和吃酒。重视读书的杨执中,却没有重视过教育,放纵自己的两个孩子,终于让他们成为社会上的垃圾人。为此,吴老先生写了两处带有灰色的笑话段子。一次是娄家两公子拜访前,邹吉甫拿了一些食物给杨执中,让杨执中面子上好看些,结果碰到赌博喝醉的儿子回家,一进家门翻箱倒柜的找钱,又闻到锅里有香气,揭开锅就要把煮着的鸡吃掉; 另一处是在娄公子家,杨老六把权勿用(也是个流氓加骗子)藏在床头的六百文钱偷去赌博输了,还振振有词的对权勿用说:“老叔,你我原是一个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分甚么彼此?” 这种典型的流氓无赖形象跃然纸上。

        更滑稽的是杨执中来到娄府,并未有表现多少学问,却带着老六,天天小酒,喝得不亦乐乎,自己日子好了不算,还把权勿用介绍给娄家公子。书中杨执中原话:这人真有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真乃‘处则不失为真儒,出则可以为王佐’。可见杨执中不但自己才疏学浅,连看人的水准也是相当低下。 文中提到权勿用因霸占尼姑而被官府通缉,此时杨执中的反应是““三先生、四先生,自古道:‘蜂虿人怀,解衣去赶。’他既弄出这样事来,先生们庇护他不得了。如今我去向他说,把他交与差人,等他自己料理去。” 可见杨执中在处理朋友的事情上,采取的趋利避害的策略,这与当初他推荐给娄公子时的“义气”已经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杨执中是被读书读傻了,不但知识结构单一和简陋,连做人的基本人品也不具备,更毋庸说其社会生存能力以及教化后代的能力,偏偏就这么一货色,还被挞门显贵的娄家公子看中,不得不说这是邹吉甫的功劳。

民间是否会遗落珍珠?本人以为,也许会有,但真的很少,回到《儒林外史》的开头,王冕也不过是会几笔绘画,加上胆小懦弱以及不与官府合作,却成了开宗明义之典,真让人笑掉大牙。

        杨执中的品评就到这吧,这种连生存能力都不具备,连基本的学问也做不来,连家庭都经营不好的末等货色,在偶然间能够被奉为座上宾,《儒林外史》真乃讽刺小说的精品。

        小鹿评曰:国人自古有访贤访隐之习俗,此诚大谬。山野或偶有失遗。然人才如万流归海,如有真隐者,那也是自甘堕落,即使寻得又有何价值,何况骗子居多。 儒者当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如杨执中之流,实则社会底层之垃圾矣,何必翻将起来,自闻其臭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