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 最编程 本站为您分享编程语言代码,编程技术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家乡的两院院士 (2)

最编程 2024-05-27 08:52:46
...

谨以此篇致敬家乡的唐有祺、周明镇、黄培康等两院院士!

    唐有祺院士的求学之路

“据舅舅说,唐有祺先生比他大几岁,小时候还时不时地见上一面,但上高中后已难得见面。”

萍姐一边看着卡片一边说:“唐有祺先生1920年7月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新场镇,1926年起就读于新场镇小学。这么说来,还是我的校友呢,只不过是相隔了四十多年的校友。”

“是的,所以你也了不起呀。唐有祺院士是新场的骄傲,更是新场镇小学的骄傲。小学毕业后又先后就读于南汇初级中学和上海中学读高中。”

明哥和萍姐碰杯完继续道:“唐有祺院士的大学经历特别曲折,这到不是他的个人原因,而是1937—1942年这段大学求学期间所处的kangrizhanzheng的历史原因造成的。1937年他就读的同济大学开始内迁办学。经过三年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和吉安、广西贺县八步镇,云南昆明等地,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他经历了把寺庙当作授课场所,茶馆当成自修课堂的艰苦的环境。”

“想不到那个时候的求学经历那么艰苦。”萍姐感慨。

“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师生都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上课机会,同济大学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不少毕业生后来成为两院院士。1942年,唐有祺先生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明哥用公筷为萍姐夹完菜:“1946年,唐有祺先生去m国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主修晶体结构分析及化学键本质,旁及量子学和统计力学,师从鲍林教授(Linus Pauling),主攻X射线晶体学和化学键理论,旁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1950年,从加州理工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学有所成的唐有祺先生,一心为祖国做贡献。1951年7月,利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二届大会的时机,冲破重重障碍,绕道瑞典、英国、荷兰、法国等地,于1951年8月回到祖国。开启了报效祖国的伟大历程。”

“哇…唐有祺院士的大学经历和回国历程比小说、电影里的情节还曲折、精彩。”

【未完待续】

附百度资料:
唐有祺,1920年7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现在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有祺于1942年从同济大学毕业;1946年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1950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历任北京大化学系教授、物质结构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首届所长。
唐有祺主要从事晶体体相结构和晶体化学,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和生命过程化学问题,功能体系的表面、结构和分子工程学等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