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 最编程 本站为您分享编程语言代码,编程技术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请减少自我意识。

最编程 2024-05-08 09:21:47
...

在财务日常工作中,经常会这二种声音,看下有没有那种熟悉感。

情景一:新加入一个公司或是换岗,本以为是人生新的开始,爬到了一个小山坡,哪知谁做谁知道,心里的苦有谁知?悔不当初,以下省略二千字,对前任的各种数落,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

情景二:大多数财务离职时或是在和别人聊天时会经常说道,我之前是如何的厉害,做好了这个做好了那个。

为什么会有这么二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记得前二年一个财务老总在开会时和我们说道,发现很多财务人员有一个通病,就是习惯于说前任的不是,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似乎问题都是前任的,做好的都是自己。但当自己换岗或是离职时,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前任,然后故事又惊人的相似般发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这是一个很值得广大财务人员深思的一个问题,你是想成为自我感觉良好的现任,还是想成为别人眼中的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留下一个烂摊子的前任呢?

也许我们遇到这种问题会说这个和一个人的责任心有关系,但有责任心就能完全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吗?说实话我是不敢打包票的,诚然有责任心是会把事情做得好些,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说前任不好,难道因此可以说大多数财务人员没有责任心吗?如果是这样的推理我是不太认同的,相反我是认为大多数财务人员的责任心还是可以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提到的反差,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全在人身上,犯错哪个都会犯,但不能因为别人犯了错,就把对方钉在十字架上,关键是是如何避免或减少人的犯错,这才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公司最近在搞的体系建设,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将我们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减少因为人员的变动而造成的影响,同时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大大减少上面提到的问题发生,通过机制而不是人去有效管控问题的发生。

比如说下午我在做研发台账时,感觉数据有问题,便打开系统查询了下,发现账务处理有问题。研发材料的领用是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材料领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

这个账务处理有错吗,轻了说没有问题,但要从严谨角度来说,就是错的,因为这个处理是将三个步骤合并成一个步骤处理了。

于是我把税务会计叫过来,和她说了下整个账务处理的正确流程,

1.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2.研发材料领用

借:研发支出--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3.研发材料结转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直接材料

贷:研发支出-直接材料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我这里却多了二步,为什么要多二步而不是一步到位呢?是自己傻,有捷径不走吗,其实不是的,之所以绕这么多,主要是为了后面的数据可查询,通过账务可以清晰的追踪到数据的来龙去脉,而不是丈二摸不清头脑的处理。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账务处理都要这么一步一步来,也是要区分处理,比如说购买办公用品或是一些车间的零星配件,比如说一些螺丝工具等,金额又不大,那么就可以直接费用化处理,但涉及到主要材料的就必须一步一步的来,不能偷一点懒。

当然这里不是说税务会计的不是,而是想借这个事情来说明一个事情,假如事先就做好了相应的规范,材料的账务处理是什么,并且进行了相关的专业性培训,那么这种问题就可以大大的减少。这里估计有人会来喷子,这些不是一个财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吗,还要公司去做相应培训,不多此一举,公司请人来是创造价值,不是开培训机构的。

话虽如此,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将这些进行重点的讲解或通过培训,工作指导的方式给对方提醒,那么会大大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发生,是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看起来慢了一些,但从长远来看是对公司的财务规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昨晚我就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份完整的《日常账务处理规范》,将日常工作中会涉及到的一些业务场景,需要的单据,正确的账务处理,摘要的书写,涉及的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设置,以各明细科目的核算说明,都详细的做了一个说明,并计划将这些设置成标准的模板,做到系统中,这样大家在工作中就可以大大减少问题的发生了,而且效率也会大大提升,直接提取模板进行处理,只是改下相应的数据而已。

这个财务规范的工作是每个公司的财务人员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而不是去说前任的不是,前任再不好也成为历史了,关键是不要让自己别人眼中的前任,当自己哪天离开公司的时候,有人说这人在公司的时候是做了一点事情,虽然不能十全十美,但他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事,那么这个人的存在是合格的,树难栽,须有人栽,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