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 最编程 本站为您分享编程语言代码,编程技术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机器学习]聚类算法|KMeans 实现过程|SSE 误差均衡法和 SC 轮廓系数法|客户数据聚类分析示例

最编程 2024-10-16 16:28:20
...

文章目录

  • 聚类算法
    • 聚类算法简介
      • 聚类算法分类
    • 聚类算法API
      • 案例 使用KMeans模型数据探索聚类
    • KMeans实现流程***
    • 模型评估方法
      • 误差平方和 SSE(The sum of squares due to error)
        • “肘”方法 (Elbow method) - K值确定
      • SC轮廓系数法(Silhouette Coefficient)
      • 聚类效果评估 – CH轮廓系数法(Calinski-Harabasz Index)
      • 模型评估代码演示
        • SSE 误差平方和
        • SC系数
        • CH系数
    • 案例:顾客数据聚类分析

聚类算法

聚类算法简介

  • 什么是聚类算法?
    • 根据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将样本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不同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聚类结果,
    • 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有欧式距离法。
    • 聚类算法的目的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发现数据集中的内在结构和模式。
    • 无监督学习算法
  • 使用不同的聚类准则,产生的聚类结果不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聚类算法在现实中的应用
    • 用户画像,广告推荐,Data Segmentation,搜索引擎的流量推荐,恶意流量识别(搜广推)
    • 基于位置信息的商业推送,新闻聚类,筛选排序
    • 图像分割,降维,识别,离群点检测,信用卡异常消费,发掘相同功能的基因片段
      • 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

聚类算法分类

  • 1.根据聚类颗粒度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根据实现方法分类
    • K-means:按照质心分类,主要介绍K-means,通用、普遍
    • 层次聚类:对数据进行逐层划分,直到达到聚类的类别个数]]
    • DBSCAN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 谱聚类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聚类算法

聚类算法API

sklearn.cluster.KMeans(n_clusters=8)
  • 参数: n_clusters : 开始的聚类中心数量
    • 整型,缺省值=8,生成的聚类数,及产生的质心数
  • 方法
    • estimator.fit(x)
    • estimator.predict(x)
    • estimator.fit_predict(x)
    • 计算聚类中心并预测每个样本属于哪个类别,相当于先调用fit(x),然后再调用predict(x)
    • calinski_harabasz_score(x,y_pred) 用来评估聚类效果,数值越大越好

案例 使用KMeans模型数据探索聚类

  • 随机创建不同二维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并结合k-means算法将其聚类,尝试分别聚类不同数量的簇,并观察聚类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实现流程

    • 1.导入依赖包
      • sklearn.cluster.KMeans
      • sklearn.datasets.make_blobs
    • 2.构建数据集
    • 3.模型训练并预测(实例化Kmeans)
    • 4.展示聚类效果
    • 5.评估聚类效果好坏
  • 代码实现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alinski_harabasz_scor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构建数据集1000个样本,每个样本2个特征4个质心簇数据标准差0.4 0.2 0.2 0.2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 centers=4, cluster_std=[0.4, 0.2, 0.2, 0.2], random_state=9)
plt.figure()
plt.scatter(x[:, 0], x[:, 1], marker='o')
plt.show()

# 使用k_means聚类
estimator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21, n_init='auto')
estimator.fit(x)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
# 展示聚类结果
plt.figure()
plt.scatter(x[:, 0], x[:, 1], marker='o', c=y_predict)
plt.show()

# 模型评估 使用CH方法评估
print(calinski_harabasz_score(x, y_predict))
  • 运行结果

    • 预测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预测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Means实现流程***

  • 1、事先确定常数K ,常数K意味着最终的聚类类别数
  • 2、随机选择 K 个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 3、计算每个样本到 K 个中心的距离,选择最近的聚类中心点作为标记类别
  • 4、根据每个类别中的样本点,重新计算出新的聚类中心点(平均值),如果计算得出的新中心点
    ​ 与原中心点一样则停止聚类,否则重新进行第 2 步过程,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

模型评估方法

误差平方和 SSE(The sum of squares due to erro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i 表示簇
  • k 表示聚类中心的个数
  • p 表示某个簇内的样本
  • m 表示质心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论:SSE 越小,表示数据点越接近它们的 中心,聚类效果越好

“肘”方法 (Elbow method) - K值确定
  • “肘” 方法通过 SSE 确定 n_clusters 的值
    • 对于n个点的数据集,迭代计算 k (from 1 to n),每次聚类完成后计算 SSE
    • SSE 是会逐渐变小的,因为每个点都是它所在的簇中心本身。
    • SSE 变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拐点,下降率突然变缓时即认为是最佳 n_clusters 值。
    • 在决定什么时候停止训练时,肘形判据同样有效,数据通常有更多的噪音,在增加分类无法带来更多回报时,我们停止增加类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C轮廓系数法(Silhouette Coefficient)

  • 轮廓系数法考虑簇内的内聚程度(Cohesion),簇外的分离程度(Separation)。其计算过程如下
    • 对计算每一个样本 i 到同簇内其他样本的平均距离????i,该值越小,说明簇内的相似程度越大
    • 计算每一个样本 i 到最近簇 j 内的所有样本的平均距离 bij,该值越大,说明该样本越不属于其他簇 j
    • 根据下面公式计算该样本的轮廓系数:S = b −a/max⁡(a, b)
    • 计算所有样本的平均轮廓系数
    • 轮廓系数的范围为:[-1,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结论: SC值越大,聚类效果越好

聚类效果评估 – CH轮廓系数法(Calinski-Harabasz Index)

  • CH系数考虑簇内的内聚成程度,簇外的离散程度,质心的个数

    • 类别内部数据的距离平方和越小越好,类别之间的距离平方和越大越好.聚类的种类数越少越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SW 的含义:相当于SSE,蔟内距离

    • C_pi表示质心
    • x_i表示某个样本
    • SSW 值是计算每个样本点到质心的距离,并累加起来
    • SSW 表示表示簇内的内聚程度,越小越好
  • SSB 的含义:簇间距离

    • C_j表示质心,X ̅ 表示质心与质心之间的中心点,n_j表示样本的个数
    • SSB 表示簇与簇之间的分离程度,SSB 越大越好
    • m 表示样本数量
    • k 表示质心个数
  • 结论: CH值越大,聚类效果越好

模型评估代码演示

SSE 误差平方和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 K-Mea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画图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 生成数据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alinski_harabasz_score  # 轮廓系数


def dm01():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 centers=[[-1, -1], [0, 0], [1, 1], [2, 2]],
                      cluster_std=[0.4, 0.2, 0.2, 0.2], random_state=22)
    sse_list = []
    for clu_num in range(1, 100):
        my_kmeans = KMeans(n_clusters=clu_num, max_iter=100, random_state=0)
        my_kmeans.fit(x)
        sse_list.append(my_kmeans.inertia_)  # 获取sse的值添加到列表中
    # 展示效果
    plt.figure(figsize=(18, 8), dpi=100)
    plt.xticks(range(0, 100, 3), labels=range(0, 100, 3))
    plt.grid()
    plt.title("sse")
    plt.plot(range(1, 100), sse_list, 'or-')
    plt.show()


if __name__ == '__main__':
    dm01()

运行结果: 根据肘方法得出 4的时候效果最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C系数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 K-Mea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画图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 生成数据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alinski_harabasz_score, silhouette_score  # 轮廓系数
def dm02():
    # 2.构建数据,产生数据random_state=22固定好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 centers=[[-1, -1], [0, 0], [1, 1], [2, 2]],
                      cluster_std=[0.4, 0.2, 0.2, 0.2], random_state=22)
    # 3.模型训练及SC系数
    tmp_list = []
    for clu_num in range(2, 100):
        my_kmeans = KMeans(n_clusters=clu_num, max_iter=100, random_state=0)
        my_kmeans.fit(x)
        ret = my_kmeans.predict(x)
        tmp_list.append(silhouette_score(x, ret))  # SC系数
    # 4.效果展示
    plt.figure(figsize=(18, 8), dpi=100)
    plt.xticks(range(0, 100, 3), labels=range(0, 100, 3))
    plt.grid()
    plt.title('sse')
    plt.plot(range(2, 100), tmp_list, 'ob-')
    plt.show()


if __name__ == '__main__':
    dm02()

运行结果: 在取4时SC值最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H系数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 K-Mea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画图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 生成数据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alinski_harabasz_score, silhouette_score  # 轮廓系数


def dm03():
    # 2.构建数据,产生数据random_state=22固定好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 centers=[[-1, -1], [0, 0], [1, 1], [2, 2]],
                      cluster_std=[0.4, 0.2, 0.2, 0.2], random_state=22)
    # 3.模型训练及CH
    tmp_list = []
    for clu_num in range(2, 100):
        my_kmeans = KMeans(n_clusters=clu_num, max_iter=100, random_state=0)
        my_kmeans.fit(x)
        ret = my_kmeans.predict(x)
        tmp_list.append(calinski_harabasz_score(x, ret))  # CH
    # 4.展示效果
    plt.figure(figsize=(18, 8), dpi=100)
    plt.xticks(range(0, 100, 3), labels=range(0, 100, 3))
    plt.grid()
    plt.title('ch')
    plt.plot(range(2, 100), tmp_list, 'og-')
    plt.show()


if __name__ == '__main__':
    dm03()

运行结果: 在4时CH结果最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案例:顾客数据聚类分析

  • 已知:客户性别、年龄、年收入、消费指数
  • 需求:对客户进行分析,找到业务突破口,寻找黄金客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客户分群效果展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聚成5类,右上角属于挣的多,消费的也多黄金客户群

  • 代码实现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silhouette_score

def demo01():
    # 读取数据
    data = pd.read_csv('../data/customers.csv')
    # 特征选择
    x = data.iloc[:, [3, 4]]

    # 模型训练
    mysse = []
    mysscore = []
    for i in range(2, 11):
        myKmeans = KMeans(n_clusters=i)
        myKmeans.fit(x)
        mysse.append(myKmeans.inertia_)  # 簇内误差平方和
        ret = myKmeans.predict(x)
        mysscore.append(silhouette_score(x, ret))  # SC系数 聚类需要1个以上的类别

    # 数据可视化效果展示

    plt.plot(range(2, 11), mysse)
    plt.title('the elbow method')
    plt.xlabel('number of clusters')
    plt.ylabel('mysse')
    plt.grid()
    plt.show()
    plt.title('sh')
    plt.plot(range(2, 11), mysscore)
    plt.grid(True)
    plt.show()

def demo02():
    # 2.读取数据及数据预处理
    dataset = pd.read_csv('../data/customers.csv')
    X = dataset.iloc[:, [3, 4]]
    # 3.模型训练及预测
    mykeans = KMeans(n_clusters=5)
    mykeans.fit(X)
    y_kmeans = mykeans.predict(X)
    # 4.聚类效果展示
    # 把类别是0的, 第0列数据,第1列数据, 作为x/y, 传给plt.scatter函数
    plt.scatter(X.values[y_kmeans == 0, 0], X.values[y_kmeans == 0, 1], s=100, c='red', label='Standard')
    # 把类别是1的, 第0列数据,第1列数据, 作为x/y, 传给plt.scatter函数
    plt.scatter(X.values[y_kmeans == 1, 0], X.values[y_kmeans == 1, 1], s=100, c='blue', label='Traditional')
    # 把类别是2的, 第0列数据,第1列数据, 作为x/y, 传给plt.scatter函数
    plt.scatter(X.values[y_kmeans == 2, 0], X.values[y_kmeans == 2, 1], s=100, c='green', label='Normal')
    plt.scatter(X.values[y_kmeans == 3, 0], X.values[y_kmeans == 3, 1], s=100, c='cyan', label='Youth')
    plt.scatter(X.values[y_kmeans == 4, 0], X.values[y_kmeans == 4, 1], s=100, c='magenta', label='TA')
    plt.scatter(mykeans.cluster_centers_[:, 0], mykeans.cluster_centers_[:, 1], s=300, c='black', label='Centroids')

    plt.title('Clusters of customers')
    plt.xlabel('Annual Income (k$)')
    plt.ylabel('Spending Score (1-100)')
    plt.legend()
    plt.show()

if __name__ == '__main__':
    demo01()
    demo02()
  • 效果展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肘方法、SH系数都可以看出,聚成5类效果最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